為什么3D打印無法普及到個人 ?

bingyue   2016-12-01 17:47:00

3D打印技術家喻戶曉,媒體的渲染起到很到作用,很多時候有些神話了。不過3D打印技術確實是打印技術的一次新突破,而且已經運用到日常的工作中,福特公司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汽車的設計模型,以及打印重要的零部件;波音公司正借助3D打印生產某些零件,并已裝配到美國空軍現役戰(zhàn)機上。這些都是已存在的事實,可見其發(fā)展的潛力。


也正因為這些事實,再加上媒體的過度宣傳語報道,消費者一時間將目光聚集于3D打印技術的未來,讓他們看不到3D打印技術實際存在的一些問題與缺陷。3D打印技術的確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其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也許并沒有人們預想中的那么好。這也是它為什么沒有普及到個人的真正原因。

第一,材料單一


實際上,材質、原料就是3D打印技術的核心,找到適合的材料,才能制造出相應的產品。目前,可用的3D材質并不多,只有一些可溶性的金屬、樹脂、塑料等材質的應用。而那些什么打印出鮮肉、人體器官、房子、甚至是在月球上制造機械部件等報道,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先不說技術上無法達到,再說材質上也無法找到。


所以說,打印耗材是未來3D打印技術繞不過去的坎,如果能找到更適合的打印材質,才能制造出更多不同種類的產品。


第二,成本高昂


打印成本一直是打印機市場的難題,打印耗材價格過高,讓很多用戶無法承受其打印成本。這一塊更是3D打印的難題。以往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是從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變?yōu)榇笠?guī)模的器械化生產,不僅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時也將商品供應的數量大大提升。


但在產品同質化嚴重,人們有追求個性化的時候,3D打印就成為個人消費者選擇的絕佳產品。那么,單獨設計、生產品的產品,在成本上就會大大超過流水線上生產的產品。同時,目前的3D打印機,由于產品的數量少,技術研發(fā)的成本高昂,單單是購買一個3D打印機就價格不菲,數千美元的產品,也僅僅是能打印一些簡單的小東西。


第三,使用門檻高


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消費級3D打印機幾乎只能制造一些像雞蛋架、梳子這類簡單的產品。而想要制造復雜工業(yè)的產品,光是三維設計這個技術,就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有媒體在今年也測試了一些3D打印機產品,在測試中,也僅僅是打印出一些非常簡單的小玩意,并且在質量上還難以達到量產產品的水平。

0

876 0

發(fā)表評論

登陸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