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一顆心,心心相“印”救一命

bangyue   2018-04-28 17:07:30

年輕小伙患心臟病,因為病情復雜手術困難重重,被多家醫(yī)院拒之門外。近日,南醫(y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利用3D打印心臟技術,1:1復制患者心臟及周圍組織結構,精確定位手術關鍵步驟并制定出最佳的手術方案,成功為小伙手術。昨日小伙出院回家。 


記者昨天在南醫(y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病房見到了小汪(化名)。小汪的父親告訴記者,兒子剛出生就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這些年家人帶著小汪四處求醫(yī)。因為疾病,小汪上到初二便輟學在家。4個月前,小汪的身體進一步惡化,吃不下飯,喘不上氣,只能整天躺在床上,輾轉多家醫(yī)院后來到南醫(yī)大二附院。該院心血管中心先天性心臟病專家李小波主任接診,經一系列檢查,確診為“無脾多脾綜合征”,疾病導致其內臟發(fā)育畸形,包括心臟存在嚴重問題。與此同時,在氣管后還發(fā)現巨大假性動脈瘤,壓迫食道和氣管,導致吞咽和呼吸困難。 


檢查中,專家發(fā)現,假性動脈瘤周邊有許許多多的側枝血管,像蚯蚓一樣盤旋在一起,一層又一層,非常復雜,而現有的檢查手段根本看不清具體起源、走向以及和重要解剖結構的關系,若貿然手術,碰到這些側枝血管引發(fā)大出血,后果不堪設想。 


怎么辦?專家團隊想到了3D打印技術,在心臟彩超、血管CTA重建的基礎上,利用3D打印1:1復制患者心臟及周圍組織結構。李小波告訴記者,這顆心以及相應軟件模擬制作的動畫,他和團隊整整研究了兩天,“將大血管、氣管、增生的小血管、腫塊反復組合、反復觀察、反復思考,尋找最佳的手術途徑。” 


4月16日,手術正式進行。果然,手術中到處是迂曲的增生血管,撥開主動脈,上腔靜脈、無名靜脈、奇靜脈、肺動脈、氣管、無名動脈等一一避開,發(fā)現側枝血管立即結扎,終于,到達假性動脈瘤的位置,打開假性動脈瘤瘤腔,解除壓迫并縫閉出血的漏口。最后針對小汪的復雜先心病,李小波為其做了一期手術,當天,手術進行了整整7個小時。據悉,3D打印技術正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而用于如此復雜的心臟病,還是首次。


1

3309 2

發(fā)表評論

登陸后參與評論

評論列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