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在醫(yī)學領域中最先開展的是制備骨科模型,目前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使用。借助于3D打印技術,醫(yī)生可以將虛擬的影像變?yōu)閷嶓w模型。
3D打印骨科模型是指依據(jù)患者骨骼影像學數(shù)據(jù)、以數(shù)字化設計手段生成的三維文件,采用3D打印技術制備出患者骨及軟組織解剖實體結構的一類模型。
根據(jù)用途,分為手術輔助模型和教學演示模型2類。
3D打印骨科模型原始數(shù)據(jù)的獲取主要依靠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MRI)這2種非接觸式的獲取方法。
1.CT
CT對骨組織、造影劑的解析能力較強,是數(shù)字化設計最為常用的醫(yī)學數(shù)據(jù)來源。
CT數(shù)據(jù)需要滿足以下要求:
①設備選擇:推薦使用螺距小的多排螺旋CT,不推薦使用傳統(tǒng)的級進式CT或單排螺旋CT;
②掃描范圍:以能夠滿足臨床需要為準;
③掃描間距:推薦≤1 mm,不推薦≥2mm;
④CT掃描參數(shù)設定:依據(jù)臨床需要;
⑤分辨率:推薦像素矩陣為512x512、像素尺寸≥0.5 mm x 0.5mm的CT設備;
⑥掃描體位:建議使雙側肢體擺放對稱;按照解剖學姿勢擺放:雙上肢伸直附于體側、手心朝前和雙下肢靠攏、足尖朝前;
⑦格式轉化:最終需要將影像文件轉為3D通用的stl、stp等格式。
2.MRI
鑒于MRI掃描層厚問題,不推薦直接采用MRI圖像用于3D打印模型的三維重建,MRI與CT數(shù)據(jù)可以融合、配準,用于協(xié)助CT影像進行3D打印模型的設計和測試。
材料及加工方式的選擇
3D打印的材料種類繁多,較為常見的有ABS 、PLA、光敏樹脂、石膏、尼龍、金屬等。各種材料的理化性質及所對應的加工方式不盡相同,對于具體的3D打印骨科模型,要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材料及其相對應的加工方式。
*注:
1、用于骨盆、四肢骨折與畸形等對于成型精度要求不高的模型,推薦制造成本較低的3D打印材料,如PLA、ABS;
2、用于復雜脊柱、小關節(jié)骨折等部位的模型推薦使用成型精度較高的3D打印材料,如光敏樹脂、尼龍材料;
3、石膏粉末膠粘法制作的模型強度低、容易碎裂、掉渣,不推薦用于手術輔助模型;
4、對于教學演示模型,推薦選擇色彩豐富的光敏樹脂材料。
3D打印設備的選擇
3D打印骨科模型的設備,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①層厚≤0.2 mm;
②打印精度≥0.2 mm;
③打印誤差≤5%。
1180 0
登陸后參與評論
2025-03-31 10:17:20
2025-03-12 10:26:43
2025-03-12 10:11:56
2025-03-11 10:00:32
2025-03-11 09:57:10
2025-03-11 09:53:04
2025-03-11 09:50:56
2025-03-11 09:45:00
2025-03-11 09:39:20
2025-03-10 11:00:08
2025-03-10 10:58:03
2025-03-10 10: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