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程師Haruki Takahashi和Homei Miyashita已經設計了一種3D打印技術,通過增加和減少打印過程中擠出的材料數量來控制打印厚度。 該技術能夠在標準FDM 3D打印機上進行觸覺表面的3D打印。
盡管可以使用3D打印機制作復雜的圖案化表面,但這樣做可能會非常棘手:增材制造的逐層過程使得難以獲得復雜的圖案,特別是在小規(guī)模的情況下,打印可以很容易地變得明顯在什么應該是一個平穩(wěn)的,不間斷的曲線。日本明治大學的Haruki Takahashi和Homei Miyashita教授設計了一種新穎的3D打印觸覺表面技術,避開了打印機分辨率限制造成的“階梯效應”。
據Takahashi和Miyashita介紹,在兩年的時間里開發(fā)的新的3D打印技術使得3D打印機用戶能夠動態(tài)地控制打印厚度,使他們能夠在不使用任何額外的硬件的情況下3D打印審美樣式表和觸覺對象。這種技術,“生成和計算打印觸覺片的移動路徑的方法”,對于用FDM 3D打印機創(chuàng)建精確,復雜的表面圖案特別有用,并且可以在普通機器上實現。
工程師的新技術不是使用CAD軟件創(chuàng)建完整的表面圖案,而是依靠修改3D打印機gCode。原理很簡單:工程師不是設定一個固定的擠出厚度,而是通過編程打印機gCode來改變單層“微動”的厚度。這產生了有趣的結果。例如,3D打印機可以通過指示打印機逐漸增加厚度的步驟來擠出一個開始很細且變得越來越厚的“塑料線”。
使用這種技術的優(yōu)點是避免了所謂的“階梯效應”。如果在CAD軟件上設計了類似的薄到厚的圖案,打印機(設置為固定的擠出寬度)可能難以產生類似的 平滑的漸變。 然而,通過操作gCode,工程師能夠避開打印機分辨率的一些限制,創(chuàng)建出具有均勻表面紋理的各種復雜的觸覺圖案。
根據Takahashi和Miyashita的說法,該技術可以用于各種應用。 由于3D打印塑料的薄片可以很容易地被激光切割,所以這些材料可以用作各種“豪華”材料如皮革的替代品。 工程師們使用印刷技術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觸覺的3D打印表帶,但是廣泛的潛在模式意味著這個過程可以用來創(chuàng)造幾乎任何東西。
872 0
登陸后參與評論
2025-03-31 10:17:20
2025-03-11 10:00:32
2025-03-11 09:57:10
2025-03-11 09:53:04
2025-03-11 09:50:56
2025-03-11 09:48:14
2025-03-11 09:46:43
2025-03-11 09:35:25
2025-03-10 11:00:08
2025-03-10 10:58:03
2025-03-10 10:57:16
2025-03-10 10:56:40